“工业4.0”令制造业重新回归德国?



  • image.png

    十九世纪及以前的制造业,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。那时候虽然作坊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喜好生产个性化的产品,但产量及其匮乏。

   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,技术的进步使得规模生产成为可能,于是在标准化作业的条件下,人们可以享受到物质产品的丰富,但个性不足,产品与产品之间没有区别。

    1980年代以后,在规模化量产流行的同时,工业领域开始追求个性化设计与生产,譬如汽车组装流水线的灵活设计,可以随时组装不一样的产品。2000年以来,工业生产开始迈向区全球化、区域化与个性化的走向。

   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,借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,积极吸引外资,逐步成长为“世界工厂”。放眼世界,“中国制造”的影子无处不在。1496828153486080851.png

    不过在近些年来,由于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,一些劳动力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开始外移,大量工厂迁向越南、缅甸、泰国和孟加拉国。一方面是工资的快速上涨令制造业成本大幅增加,另一方面是工厂普遍出现“用工荒”。很多人不再愿意走进珠三角的厂房,忍受恶劣的劳动条件和不理想的劳动报酬。这恰恰是经济学上的产业转移理论。

    制造业由西方国家转移到中国,再由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地区。长期以来的制造业外移,在西方国家也产生了制造业空心化和工作职位流失的问题。

   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成功,就是受到大多数美国中部州的选民支持。而那些州,正是受到了制造业外移的打击最为严重。

    所以,特朗普一上来,就开始威胁汽车制造企业如丰田等,称如果其将汽车组装厂房迁移至邻国墨西哥,就会对其出口至美国的汽车惩罚性征收关税。这种“威胁”不仅令美墨两国关系紧张,而且引发对全球化、自由投资问题的担忧。

    不过根据弗劳恩霍夫协会的说法,“工业4.0”可令制造业岗位重新回归德国。

    举例来说,运动鞋生产商Adidas早在2015年就开始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安斯巴赫市(Ansbach)成立High Speed Factory (快速工厂),该工厂基本由机器人负责制造运动鞋,令很多鞋类制造商关闭了位于亚洲的厂房,而将目光重新投放回德国。

    据德国媒体的报道,整个生产车间占地4600平方米,在那里机器人可以24小时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。智能生产不仅令制造成本下降,而且可以在出厂产品上贴上“Made in Germany”的标签。

    1496828175919035438.png

    如果在德国的实验成功,Adidas将会把厂房扩展至法国、英国与美国。有意见认为,这样的自动化工厂可以令德国制造业岗位增加,把就业机会带回来德国;不过,整个智能化生产的趋势,是机器取代人力劳动。

    所以,制造业回归无疑,但劳动力岗位是否增加,还真的有待进一步的观察。

    来源: 精益管理